對費爾迪南多·瑪麗亞·梅迪奇宮廷里的許多人來說,這項發明并沒有什么了不起。那弧形的琴身和幾行按鍵與佛羅倫薩教堂里的羽管鍵琴幾乎一模一樣。但是,在琴架內部水平琴弦的上方卻有一排排小錘。羽管鍵琴利用持續的力量撥動琴弦,這臺樂器則讓演奏者通過觸動來控制音錘,從而發出或吵鬧或低沉的聲音。由梅迪奇資助的工匠巴爾托洛梅奧·克里斯托弗里把這稱作有時輕柔有時響亮的羽管鍵琴。后來,這種樂器終于演變為簡單的名稱:鋼琴。
鋼琴很快成了西方音樂的象征,成了古典協奏曲、管弦爵士樂,甚至下等酒館搖擺樂的核心。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曾于2000年3月9日在華盛頓舉辦了一場名為鋼琴300年的展覽,參展品從克里斯托弗里的第一架鋼琴直到利貝拉切用萊茵石做外殼的大鋼琴。
認為鋼琴誕生于1700年,人們有不同的看法。一種說法是:克里斯托弗里發明的第一架鋼琴直到1709年才最后完成。但是,最近發現的文件卻記述了另一種情況。發起鋼琴300年活動的負責人之一帕特里克·拉克說:佛羅倫薩的梅迪奇檔案館有一份1700年的樂器目錄,其中的一頁這樣寫道,一種新發明的鍵盤樂器能夠奏出輕柔或響亮的音樂。此后多年,鋼琴一直是貴族的特權,由少數專家為公爵和國王們演奏。
第一位使鋼琴走向大眾化的人是穆齊奧·克萊門蒂。奧地利著名音樂家莫扎特曾把這位技巧熟練而缺乏想像力的樂手稱作一臺純粹的機器。但是,克萊門蒂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他把自己的鋼琴演奏會作為鋼琴生產的踏腳石。1801年的《克萊門蒂鋼琴演奏藝術指南》出手不凡,這種促銷手段甚至讓那些手指短粗、五音不全的人都做起了成名的美夢。
當19世紀的孩子們幻想著成為音樂名家時,他們心目中的偶像是匈牙利音樂家弗朗茲·李斯特。李斯特的演奏出神入化,動作充滿激情,就像一位魅力四射的原始搖滾明星,令那些貴族少女心動不已。當斯坦韋和奇克林這類公司實現生產自動化并降低價格后,兒童們才可以一起練習李斯特式的即興前奏。
鋼琴很快成了中產階段客廳里的必備之物。拉克說:在人們學會用電以前,這的確是家庭娛樂的中心,是年輕女子招待追求者的地方;這樣,她們就處在父母的監視之下。到1910年,英國、美國、法國、德國裝配線的鋼琴年產量已達到60萬臺。
吉他和薩克斯管是20世紀的弄潮兒,但梅迪奇時代那笨重、古舊的鋼琴也適應了杰里·李·路易斯瘋狂的滑稽動作、先鋒派藝術家約翰·凱奇的古怪試驗,甚至赫比·漢考古在電子音樂上的探索。美國威廉—瑪麗學院的音樂學者馬克·塔克說:爵士樂的許多重要作曲家都是鋼琴家,我認為這并非偶然。融合音調、和弦與旋律,再進行配器和編排,這種能力的確來自鋼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