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后迎來杰哈德·歐匹茲、約爾格·德慕斯、皮埃爾-勞倫·埃瑪德、葉菲姆·布朗夫曼、傅聰等鋼琴家之后,12月7日,國家大劇院2014“國際鋼琴系列”最后一場音樂會上,以“特立獨行”聞名遐邇的鋼琴家伊沃·波格萊里奇將登臺,為觀眾帶來李斯特、舒曼、斯特拉文斯基、勃拉姆斯鋼琴作品。
擁有傳奇經歷的“零分”鋼琴冠軍
在“叛逆”中追尋傳統的本質
20歲時贏得意大利卡薩格蘭德大賽首獎,22歲贏得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音樂比賽冠軍,但波格萊里奇真正在樂壇揚名并被樂迷津津樂道的卻是因為一場沒有贏的比賽——1980年肖邦國際鋼琴大賽。在第三輪比賽中,一些評委因為見解不同,給波格萊里奇打了“零分”,這令同樣坐在評委席并將這位風格獨特的鋼琴家視為“天才”的著名鋼琴家阿格里奇憤然不平、辭職抗議。而在這一軒然大波之后,來年,23歲的波格萊里奇在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個人獨奏音樂會,以巨大的成功奠定了其在樂壇的聲望。
自成一家的作品詮釋,總能讓波格萊里奇帶給樂壇無窮的驚喜和話題,同時,也使得不少聽眾為他貼上了“叛逆”的標簽。“叛逆?不,我一點都不叛逆。事實上我可以說,我所受的家庭教育和音樂教育,都相當尊重權威。不向權威看齊,難道要向無知學習嗎”,波格萊里奇說道。其實,對于波格萊里奇而言,不論是對作品重新的“改造”或“組裝”,還是別出心裁的演奏速度、分句及強、弱、輕、重的處理,無一“音”無來處。他善于讀出隱藏在旋律與和聲背后的音響,以對音樂真誠的熱愛與獨特的視角追尋傳統的本質。同時,他始終對自己十分苛求,“無論是唱片錄音或音樂會演出,我的最高目標就是演奏的清晰明確。而達到清晰明確和靈感與天分無關,只能靠夜以繼日的努力”。
從李斯特到斯特拉文斯基
“怪杰”將展現深刻音樂感悟與驚人技巧
在12月7日的音樂會上,波格萊里奇將首先奏響李斯特《旅行歲月》“第二年:1858年在意大利”中的第7首“但丁讀后感”。波格萊里奇從1976年開始跟隨著名鋼琴家、教育家,李斯特學派傳人愛莉莎·克扎拉茲系統學習。克扎拉茲傳承著李斯特晚年高徒西洛蒂一派的絕學。在一次晚宴上的偶然相遇,讓波格萊里奇不僅在日后得到李斯特學派真傳,同時,更是娶老師為妻。但克扎拉茲的英年早逝對波格萊里奇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創傷,并因沉重的打擊曾一度退隱樂壇。以傳承李斯特學派為自豪的波格萊里奇,視李斯特為“鋼琴皇帝”。因此,在本場音樂會,他將如何詮釋李斯特《旅行歲月》中這首規模最為宏大、技巧艱深的作品頗令人期待。
在李斯特的作品之外,波格萊里奇將為觀眾帶來的其他作品同樣是極富挑戰的鴻篇巨作。在李斯特“但丁讀后感”之后彈響的舒曼《C大調鋼琴幻想曲》,以自由的結構形式,富有歌唱性的旋律,使這部作品充滿浪漫主義的“幻想性”。音樂會的下半場,波格萊里奇將演奏為鋼琴改編的三樂章《彼得魯什卡》。這首由斯特拉文斯基根據原舞蹈音樂改編的鋼琴作品,必將展現出波格萊里奇所認為的“鋼琴應如管弦樂隊一樣,制造出豐富的色彩”。音樂會最后,他將帶來勃拉姆斯根據帕格尼尼的《24首隨想曲》最后一首的主題所作的《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這首作品在一個個變奏中將高難度的技巧一一展現,是擁有高度技巧鋼琴家的專屬作品。
波格萊里奇曾于2005年來京舉辦獨奏音樂會,他與眾不同的氣質與音樂處理方式給眾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此番,波格萊里奇在國家大劇院將以何樣的姿態和何種演繹方式詮釋這些作品,在展現超強演奏技巧的同時又會表達出那些獨到的音樂感悟,頗值得期待。